百部经典述党史
第六十三期:《红旗颂》
发布时间:2021-09-14  |  查看次数:[]

经典诞生

《红旗颂》是我国国宝级交响乐曲,由我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于1965年,在当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轰动了整个世界乐坛。后来,作为电影《开国大典》的电影音乐,《红旗颂》的每一次出现都让新中国成立的盛典在眼前再次浮现,乐曲也因此称为许多红色经典的音乐会、歌舞剧保留的曲目和配乐。乐曲运用凝练概括的象征性手法,以鲜明的音乐语言和强功能结构的和声背景所烘托的波浪式旋律进行,热情讴歌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作者简介

吕其明,安徽无为人,1930年5月出生。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10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音乐创作,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历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创作了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的音乐,还有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成为中国乐坛的风云人物。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经典赏析

《红旗颂》采用了主题贯穿发展的奏鸣曲式结构。该曲前奏部分的小号动机显然来自《义勇军进行曲》,将听众带回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升旗仪式那令人激动的时刻;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也可被称为“红旗主题”,这是一个典型的颂歌主题,具有跌宕起伏、舒展豪迈的气概,仿佛是人们仰望红旗冉冉升起之时,内心涌动的激动与澎湃;双簧管与大提琴先后奏出的第二主题深情委婉,如歌的旋律似潺潺流水般滋润着听众的心田,又像是作者在表达对已故至亲的无尽思念;展开部虽然来自“红旗主题”,但在节奏上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一首机智果敢的进行曲,仿佛能够看到在红旗的引领下,革命者们奋勇前行时沉着刚毅的脸庞;再现部虽然只出现了“红旗主题”,但国歌动机的加入不仅使音乐风格保持统一,也高度概括了整部作品的颂歌主题。

经典见证

1965年吕其明“洋为中用”,巧妙地将《国歌》、《国际歌》和《东方红》的音调进行结合,完成了震撼人心的,具有英雄性和史诗般的交响乐作品《红旗颂》。这首作品中蕴藏了非常深厚的革命情怀和红色文化思想,渗透了作曲家对祖国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这部作品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的情景,以此在回味中国革命艰难历程和革命志士英勇斗争的过程中,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直至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史。

历史回声

每逢党和国家的重要日子,《红旗颂》的旋律就会响起。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上,军乐团就演奏了这首名曲。可以说,《红旗颂》是我国广播电视播放次数最多、音乐舞台上演率最高、重要节点最常出现的音乐作品之一。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红旗颂》的名字,但一定听过它的旋律,感受过它的气场。2020年疫情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发起交响云合奏《红旗颂》的倡议,众多音乐家第一时间响应。郎朗、吕思清、王健、宁峰、钱舟、秦立巍……分散海内外各地的46位音乐家跨屏合奏了这首振奋人心的经典曲目,向疫情下坚守岗位辛苦付出的人们表达敬意。


上一条:第六十四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下一条:第六十二期:《黄河钢琴协奏曲》

关闭

版权所有:红足—世足球网 陇ICP备05000590号 通讯地址:甘肃张掖环城北路846号 邮编:734000
网站维护:红足—世足球网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电话:0936-8282013 传真:0936-828201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