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经典述党史
第六十八期:《浏阳河》
发布时间:2021-09-19  |  查看次数:[]

经典诞生

《浏阳河》是由徐叔华作词、朱立奇和唐璧光作曲的湖南民歌,收录于音乐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2019年,该曲获得“唱响70年,我喜爱的湖南金曲”评选活动金曲奖。2019年12月,入选最美城市音乐名片十佳歌曲。

作者简介

徐叔华,湖南长沙市人,1931年生,离休前任湖南戏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49年9月参加湖南省湘江文工团,任演员,曾成功演出过《哑巴劳军》《白毛女》《兄妹开荒》《女社员》等名剧;后从事编剧工作,先后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为人们所熟悉的有歌舞剧《双送粮》、土家族大型神话剧《春哥与锦鸡》、花鼓戏《补锅》、《还牛》等。

经典赏析

《浏阳河》乐句呈不规整状态。每一乐句篇幅不同,长短和多少不一的唱词,展现出了湘西民歌遵循心灵自由律动的艺术追求。《浏阳河》有多个版本,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由四段唱词组成的那首。在旋律设计上,前三段唱词逐渐下行,最后一段唱词则逐上行,从而达到高潮。为了使各唱段间不显得那么突兀,曲调做了切分、附点节奏等艺术处理。

《浏阳河》的调式为五声民族调式,旋律以5(Sol、徵)、6(La羽)、1(Do宫)、2(Re商)、3(Mi角)为主,其中5(Sol)为主音,结束音在D上,所以是D徵五声调式。歌曲主要是以附点和切分节奏为主,旋律起伏不大,从结构上看也不太规整,为(4+4+4+5)的结构。整首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音符当属5(Sol)2(Re)、1(Do),其中还穿插有3(Mi)和6(La),这两个音符充当“色彩音”的角色,与Sol通过小三度或是大二度的组合方式出现,具有一种自然平和的艺术美感。

经典见证

1950年1月,中共湖南省第一次代表会议提出当年全省的三大中心任务,其中第二项就是反对恶霸地主、实行减租退押、建立农会组织。

到1950年春季,全省组织9000多个村农会,会员达600余万人,农民的阶级觉悟普遍得到提高,土地改革的条件已趋成熟。李万国、张桂妹一家迎来了生活的转机。

1950年5月,湖南土地改革委员会成立,省委副书记金明任主任委员。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湖南召开全省第一届农民代表会议,成立湖南省农民协会。10月,湖南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湖南实施细则》,确定第一批在全省35个县开展土地改革。三湘大地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起来了。各专区、县成立土改委员会,全省先后抽调4.7万多名干部组成土改工作队(组),深入农村,发动土改。

党史延伸

1950年,湖南土改运动开始,黎托乡被选为土改试点。当年,由于黎托乡土改的成功,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黎托乡举行一场文艺晚会,并要求文工团的每个人都要创作一部作品参加文艺汇演。徐叔华因此创作了花鼓戏《推土车》,《浏阳河》便是其中的第三段。当徐叔华把《推土车》报上去后,文工团把名称改为了《双送粮》。1951年,《双送粮》被送到武汉中南文化局接受检阅时,被改成具有湖南特色的曲调。1959年,该曲作为独立的歌曲开始流传。《浏阳河》中熟悉的旋律经过数代人的传唱,穿透了数代人的岁月,回荡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该曲就像一个载体,用音乐的旋律跨越了国界、语言、文化,让全世界都听懂了它。该曲的曲调优美婉转,带着浓郁的湖湘风情,已经成为浏阳的一种文化符号。


上一条:第六十九期:《翻身农奴把歌唱》 下一条:第六十七期:《祖国颂》

关闭

版权所有:红足—世足球网 陇ICP备05000590号 通讯地址:甘肃张掖环城北路846号 邮编:734000
网站维护:红足—世足球网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电话:0936-8282013 传真:0936-8282013

Baidu
sogou